2017年2月以來,為更好地推廣“互聯網+回收”模式和經驗,調動更多的大學生參與環保行動,中華環;饡c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聯合開展環保創客聯盟“環保生活高校行”項目試點工作。截至目前,已在10個地區近30所高校及周邊社區共投放了153個智能回收終端,覆蓋人群達到44910人,運行效果良好。試點活動吸引了各地217名環保人士參與,其中有34名是即將畢業的高校大學生。據主辦方介紹,“環保生活高校行”項目正式啟動后,將在全國各高校全面鋪開,預計到2018年年底,將會覆蓋全國100個城市,300所高校及周邊社區,投放CuC碳富寶終端超10萬臺。2016年12月21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強調要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廈門國情調研基地估算預測,以北京市為例,北京市2000多萬人口,人均每年廢棄約300個塑料飲料瓶,一年廢棄約60億只塑料瓶。其中,高校學生是飲料市場的重要消費者,如果按一個高校2萬學生估算,一年就將產生產生約600萬個廢棄塑料飲料瓶。 7月21日,由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與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聯合開展的環保創客聯盟“環保生活高校行”項目,在環境保護部環境發展中心舉行項目啟動儀式。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以來關于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鼓勵和動員更廣泛的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工作中來,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環境保護部環境發展中心、國家環境服務業華南集聚區委員會、佛山市碳聯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共同發起“環保創客聯盟項目”。
“環保創客聯盟”將在有條件的試點高校設立智能型自動回收機,以智能手機為載體,完善線下回收網點,部分廢棄飲料瓶通過CuC碳富寶終端方式進行分類回收。同時通過激勵機制,鼓勵師生主動交投,實現線上信息流和線下物流的統一。
據了解,該項目以“移動互聯網+環保”的創新模式在社區設立智能型自動回收機,運用智能手機功能軟件,采取激勵機制吸引公眾主動交投,實現線上交廢與線下回收的有機結合,有效促進資源回收利用。項目通過相應的物資支持推動地區環保產業的發展,也為有志環保青年提供了一個環保公共領域創業平臺。
“環保生活高校行”項目將重點完成三項指標:為地方培養創新型環保人才;支持有志于環保事業的年輕人創業;推動地方環保產業發展。
項目還將利用智能回收終端宣傳展板智能手機功能軟件展播環境保護公益廣告,在全社會進一步宣傳和樹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理念。全國各地的高校環保團體及環保人士對公益廣告、終端后期運營創業表現出了極大的積極性。
啟動儀式上還介紹了鼓勵公民自覺投放的獎勵機制——碳幣。碳幣是可兌換禮品或有一定量時可兌換成現金的獎勵措施。目的是刺激公民自覺愛護環境,自覺投放固廢的習慣。儀式當天還于北京蘭溪賓館正式啟動碳幣兌換餐消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