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料記載,雍正皇帝曾表示過,他尤其愛好亮紅和紫色的玻璃瓶。根據分析,當時這2種色彩應該是通過在玻璃配方中加入金(被溶化成粒狀的金屬)實現的。從康熙及雍正時期的瓷器可以證明,此技術是進口到中國的,用于裝飾瓷器的紅、粉及紫色琺瑯就是從擁有“金”的紅玻璃中提煉出來的。

一般人們認為御制玻璃到18世紀后期進入衰退期,以后更是沒有特色玻璃器出產,但菲恩珍藏的一對仿瑪瑙透明玻璃蓋杯挑戰了這種說法。此瑪瑙色質量非常好,蓋杯上帶有工整嘉慶年制款。他收藏的另一件同治透明藍玻璃鼻煙壺可說是對自康熙年間開始的御制玻璃系統做了一個補充。他的類似藏品十分多樣,從這些收藏中,可窺中華文明一斑,下面就來領略一下古人制作的藝術玻璃器。

圖1:仿綠松石色玻璃橄欖瓶,乾隆年制楷款,長頸,肩、頸部修長,腹部微鼓,足部外撇,口、底大小相若,勻稱秀美。瓶體似橄欖,故名。呈現天藍色仿松石綠。
圖2:清代天藍玻璃長頸瓶,瓶直口,長頸,鼓腹下斂,圈足,通體天藍色,不透明,光素無紋飾,表面光滑,線條流暢。圖3:清代白玻璃長頸瓶,撇口,長頸,圓腹,圈足,通體為不透明白玻璃,光素無紋飾,呈現白玉般潤澤的質感,口沿處刻大清乾隆年制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