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閔行區朱行路51號的上海申行玻璃有限公司是本市目前唯一一家專門從事廢玻璃瓶回收的企業,但卻長期處于“吃不飽”的狀態。記者現場調查發現,本市廢玻璃瓶回收利用前景頗令人擔憂。
昨天,記者來到上海申行玻璃有限公司。剛進廠門就看見堆積如山的碎玻璃,每堆足有五六米高。腳下隨時可以踩到碎玻璃渣,風一吹過,空中夾雜著大量的玻璃渣。
“我們是上海唯一的廢玻璃瓶回收公司,現有職工80余人,主要收集加工上海及周邊地區的廢玻璃瓶。”公司負責人陸榮康介紹。據悉,上海地區每天混入城市生活垃圾中的廢玻璃瓶達500噸,有相當部分的廢玻璃瓶沒有進入回收利用系統。這些廢玻璃瓶90%靠水路運至工廠的淀浦河專用碼頭,碼頭的兩臺吊車把貨船上的廢玻璃瓶吊上堆場,由鏟車、貨運車根據廢玻璃瓶色別分別運至原料堆場,接著工廠根據生產加工作業計劃,由鏟車把需要的廢玻璃瓶原料送進加工料倉,原料送進料倉,首先對原料進行滾動清洗,然后進入第一次破碎,破碎后廢玻璃瓶進入輸送帶,由人工和機械進行挑剔雜質。接著進入第二次人工挑揀,輸送帶兩邊由工人挑揀金屬瓶蓋、塑料瓶蓋等雜質,經過壓碎成標準顆粒工序后,碎玻璃產品運至堆場。這些經過簡單的加工后的碎玻璃產品,將提供給玻璃瓶制造企業作為熔制玻璃的原料。
“從理論上,玻璃可完全實現回收利用。”上海申行玻璃有限公司總經理陸榮康介紹,玻璃品種多樣,包括食品玻璃、門窗玻璃、有害玻璃等,現在已經形成產品的主要是食品玻璃,還包括煙灰缸等裝飾品,回收利用率達百分之六七十。而即使是燈管、電腦板等有害玻璃,也能被處理制成人造大理石,成本低于天然大理石,但由于所需成本巨大,生產線還沒投入。
陸榮康表示,工廠年生產能力是10萬噸,現在每天處置200-300噸左右廢玻璃瓶。在他看來,市民分揀意識不足,玻璃混入一般生活垃圾,給回收處置造成影響。陸榮康對于上海廢玻璃瓶回收的前景也充滿了無奈:“目前上海只剩我們一家從事廢玻璃瓶的回收公司。由于盈利空間小,政府兩年的退稅優惠政策過了,導致企業回收廢玻璃瓶的積極性也變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