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本報曾以《“高價收酒瓶”背后有玄機》為題,對不法商販從飯店大量收購高檔名酒酒瓶販賣到外地灌制假酒進行了報道。報道引起不少飯店知情人的重視,紛紛致電本報,通報一些無證“破爛王”高價回收酒瓶販賣到外地的違法行為。
前天,記者又接到塘沽一家飯店負責人小劉的舉報,小劉說,從6月份起,就有一個操著安徽口音的男子到他工作的飯店高價購買五糧液、茅臺等名酒的包裝、瓶蓋和酒瓶。據他了解,這名男子在胡家園一帶以廢品收購為名收購酒瓶已經一年多了,而且很多大飯店都跟他有聯系。
“名酒”云集
“包裝”遍地
按照小劉提供的地址,記者于昨天上午來到了胡家園胡北村五排,發現該廢品收購點就深藏在這條巷子的深處。記者向巷子里走了500米,發現一輛小面包車停在一戶大門緊閉的農家院門外,數個被塞得滿滿的黃色編織袋堆在貨車旁邊。記者透過面包車的玻璃向內窺視,發現車里裝載著近千個用報紙、泡沫塑料包裝的高檔酒空瓶。記者又用小刀偷偷劃開堆在車邊的編織袋,發現里面也全都是用報紙、泡沫塑料仔細包好的茅臺、五糧液酒瓶以及全新的酒盒外包裝。
記者隨后謊稱是開發區某大飯店業務經理,以出售庫存高檔酒瓶為名對該窩點進行了暗訪。
剛推門進入該農家院,一股濃烈的酒味就撲鼻而來,記者發現該農家院并不是所謂的廢品收購站,上萬個全新的名酒酒瓶被整齊地分類碼放在院內,而且酒盒和酒瓶、瓶蓋分堆擺放。記者發現,這些回收的酒瓶全都是價格在200元以上的名酒酒瓶,而且光潔如新。
“你們這茅臺、五糧液酒瓶子怎么收?”“一毛錢一個。”面對記者的提問,老板顯得有些警覺。“不會吧,以前別人到我們那去收茅臺瓶子都是10塊錢一個。”記者隨后又告訴老板,店里還有上千個高檔酒瓶,其中不乏洋酒酒瓶,如果愿意的話,可以和他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而且價錢也可以商量。在對記者工作的飯店的地點等信息進行了一番詳細詢問,確定真有這么個飯店之后,老板打開了話匣。老板說,他們跟濱海新區很多大酒店都有合作業務,像茅臺、帝王風范、五糧液這類的酒瓶子他們一天能收購一車。當記者問老板是否知道這些酒瓶的去向時,老板大大咧咧地說,定期會有人從外地到他這來收,在河北省就有很多人收這個。但是當記者問起他們收購這些酒瓶有什么用時,老板說,那不用說,肯定是灌酒去。但那不關他的事,他只管收瓶子賣瓶子賺差價。
非法黑窩點被端
酒瓶疑用來造假
離開酒瓶回收點后,記者便立即來到塘沽工商所胡家園分所,向負責人張隊長說明了此事。張隊長立即安排執法人員隨同記者火速前往該農家院進行執法檢查。
見到執法人員的突然到來,老板頓時有些發懵。執法人員要求其出示身份證和經營許可證,但老板卻開始跟執法人員裝起傻來,聲稱自己身份證丟失,經營許可證沒有辦理。執法人員隨后進入屋內進行檢查,又發現了已經被仔細包裝好的五糧液酒瓶10余袋,共3000多瓶。執法人員就這些酒瓶的去向對老板進行了長時間的盤問,但老板就是閉口不談。最后,執法人員對該窩點進行了處罰,責令老板下午2點到工商局把具體問題說清。
負責此次執法檢查行動的邵隊長向記者表示:“根據以往的經驗,這些酒瓶用來做假酒的事實基本可以推定,但是對于這些酒瓶究竟銷往何處我們會進一步盤查。如果有必要的話我們會讓公安人員也介入此事。”
記者隨后在邵隊長的幫助下,分別聯系到了茅臺、五糧液等名酒的公司總部。茅臺和五糧液的工作人員均告訴記者,公司并沒有開展酒瓶回收業務。也就是說,高價回收這些酒瓶極有可能是用來造假,即真瓶灌假酒。
本報將繼續關注事情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