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塑料瓶藏著大商機
“你可別小看回收廢品的活,小小廢品里可是藏著大商機。哪怕就是幾分錢一個的礦泉水瓶也藏著巨大的財富。”張先生告訴記者。
“我掌握的數據不全,但我可以給你算一筆賬,60個礦泉水瓶是一公斤,一噸是6萬個。有一個大的廢品中轉站在308國道附近,每天從那里發到臨沂的礦泉水瓶多達5噸。你想想行了,青島市民每天消耗的塑料瓶有多少個?一個礦泉水瓶賺1分錢,6萬個礦泉水瓶就是600元,一年365天,你就算300天行了,這就是18萬元。”張先生告訴記者,這僅僅是一個大點的廢品收購站中塑料瓶的利潤,如果再計算上廢鐵、廢紙殼等等,廢品里的商機實際上是不容忽視。
用過的塑料瓶運到臨沂后,當地企業會生產成塑料顆粒,分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塑料顆粒,然后塑料顆粒再生產成各種日用生活物品,比如塑料桶、洗手盆,甚至是計算機外殼,再次回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垃圾里淘“金”月賺千元
在每個小區里,幾乎都有這樣的人存在,他們或是走街串巷收廢品,或是在小區里干保潔,垃圾里挑出廢品。張樹兵和李藝花就是其中的一員。
張樹兵和妻子李藝花有兩輛手推車,大車用來裝各種生活垃圾,小車用來裝可以回收的廢品。這兩輛手推車自打他們從沂南來到青島一直陪伴了他們8年,也見證了小兩口承包小區清潔工作每天收垃圾的全過程。8年過去了,張樹兵和妻子也從三十而立走到了四十不惑。“自己一身臟,換來小區滿園凈。”雖然收入不高,但張樹兵兩口子已經習慣了這種生活。
回收廢品賺點外快
“其實干保潔這個活不掙錢,就是能收點廢品倒賣一下賺點外快。”張樹兵告訴記者,廢品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居民丟棄的塑料瓶、紙殼等;另一個來源是小區居民們出售的報紙、紙殼、酒瓶等。“居民丟棄的東西不多,一天能賣個十塊八塊的,居民出售的報紙、紙殼數量多,但中間的差價并不高,利潤也不是特別多。”張樹兵告訴記者,干小區保潔的好處是封閉小區不允許收廢品的直接進,而小區居民賣廢品時就會給他們打電話,他會上門收,然后把廢品賣到廢品收購站,從中賺點外快。
垃圾里每月“淘”千元
“我們住的地方是小區里的平房,外邊都堆滿了廢品,廢品攢多了一起賣到廢品站。”張樹兵告訴記者,回收廢品只是賺點外快,想要靠廢品發家根本不可能。“碰上過節,廢品會多一些,不過就算是多一些,也頂多是千八百的,平常日就差得多。”張樹兵告訴記者,現在的廢品回收價格已經很透明了,居民都知道廢品的價格,他們就是想多賺點也不可能,只能是一分一厘地賺。“打個比方,我們收的報紙7毛錢一斤,賣到廢品收購站7毛5分錢,10斤才掙5毛錢,100斤才賺5塊錢,一戶居民家一年訂的報紙都不到100斤,賺的就是個辛苦錢。”
“遇到春節時,居民家里的廢品比較多,一個月從垃圾里揀回來的廢品再加上收的廢品,全部賣掉后能賺千八百的,平時每個月也就是四五百元,剛剛夠個吃喝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