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德國和瑞士接壤處的Vitra設計博物館正在進行一場別出心裁的設計展,名為“幕后英雄——創造日常事物的天才們”(Hidden heroes: The genius of everyday things)。
這次展覽的主題就是我們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都會使用到——但又絲毫不會注意到的那些基本用品。雖然這些產品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并建立起了很多使用標準,但是我們幾乎完全不知道這些產品的來歷。現在展覽中將這些“英雄”產品以及它們的專利圖紙、發明人通過極具歷史意義的廣告圖片和短片一一呈現出來,并且還將基于這些日常用品所設計出的其它產品或藝術品設計方案也展示出來,讓我們突然看到了看似無聊瑣碎的日常生活中有趣精致的一面。“它們是每一位設計師夢寐以求想要設計的產品——極為簡單但又極為精巧的日常生活用品,”本次展覽的總監Jochen Eisenbrand說,“上百年以來它們一直都在,而且樣子并沒有改變多少,因為它們還不需要。”
Samuel Henshall牧師并不是一個幸運的人,18世紀晚期他因為酗酒在牛津大學名譽掃地,他的學院教授生涯也因此而終止,此后迫于生計的他不得不在教堂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但他仍然嗜酒,一次他甚至被一家酒廠告上了法庭,因為牧師欠了這家酒廠420英鎊——這在當時可是一筆巨額酒賬。
但他的嗜酒如命并不完全是一件壞事,因為這激發了Henshall先生的靈感,使他獲得了人生中唯一的一次成功,他發明了一件從紅酒瓶里拔出木塞的精巧工具——開瓶器,這項發明在1975年由一位工匠Matthew Boulton幫他申請了專利,盡管很多人都認為Henshall只是剽竊了別人的發明,但Samuel Henshall牧師仍因為最早的開瓶器設計而被載入史冊,很多他早期制作的模型樣品都被保留了下來。“Henshall牧師的創新在于他在螺旋錐與把手中間,加上一塊鐵盤,成為現在大家所熟悉的順時針旋轉方式。”
與不幸的Henshall牧師一樣,展覽中有很多產品是由業余發明家創造出來的。比如玻璃罐頭瓶,它是錫制罐頭瓶的前身,它在1809年由一位巴黎的廚師Nicolas Appert設計。當時由拿破侖組織舉辦了一場法國軍用食品的競標,Nicolas Appert因為此項設計而成功勝出。另外一項設計是晾衣架:1903年,當Albert J. Parkhouse回到位于密歇根的一家燈罩廠上班時,因為遲到,他在更衣室里發現所有的衣服掛鉤都已經滿了,于是他徒手利用一些鋼絲彎曲成了一款帶鉤的三角形衣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