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證小塑料加工廠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這些沒有手續沒有任何勞動保護措施就進行生產的小塑料顆粒廠會給環境和人體造成哪些危害呢?
記者咨詢了北京塑料研究所的姚鵬龍工程師。他說,廢塑料中因有氯存在,一加熱,就會產生氯化氫氣體,這是毒性非常大的一種氣體,呼吸多了會危及生命。一般小塑料顆粒廠的生產過程主要是將塑料粉碎熔化,然后再進行拔絲,最后切割成塑料顆粒。在這個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而且清洗塑料的廢水也會污染水源,小塑料加工項目主要以廢舊塑料為原料,廢舊塑料中含有大量醫療垃圾以及農藥、化學原料等危險品容器和包裝物等。這些廢品中含有大量的病菌、汞、鎘、鋁、氰化物、苯等污染物,小塑料加工企業的廢水不經任何處理直接排放,嚴重污染當地環境和地下水體,危害人體健康。
隨后,記者驅車東行,在通往北桃杏村的道路兩側不斷有各種各樣的小塑料顆粒廠子出現,記者隨機采訪了路邊村民,一位村民介紹,這些加工廠在這個村子存在已有很多年了,焚燒塑料垃圾時散發出非常難聞的氣體,讓許多村民都感到頭疼、胸悶、惡心。記者在堆積如山的編織袋中看到,里面還有許多沒有開包的農藥,有的已經壓爛,散發出濃濃的藥味。附近的一位村民介紹,該廠生產很多年了,也見到有關部門來查過,但不知為什么卻一直在生產,一到刮風天氣,整個村莊都是一股難聞的氣味,熏得人連飯也不想吃。
有內人士直言,塑料再生企業大多都不具備對問題塑料產品的處理能力,沒有環保、消防等有關部門的審批手續,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偷偷生產的“問題”企業。出于節省成本考慮,設備能省的就省,生產條件極其簡陋,沒有任何環保處理設備,作業工人也沒有得到任何的崗位保護,每當機器開動,工人們就只能在黑煙彌漫、惡臭熏天的工棚底下作業。長此以往,很多工人患上了哮喘、咳嗽等職業病。
“黑作坊”黑煙滾滾 污水橫流
5月4日,記者前往興濟鎮進行采訪。在路上,不時看到有滿載廢舊塑料的三輪車開進村里,在陸官屯路段道路兩旁記者看到了正在生產、黑煙滾滾的多家小塑料加工廠,沖洗完塑料的污水源源不斷地流向路旁的水溝里,積存了多日呈黑褐色的污水散發著陣陣惡臭,令人做嘔。
村里到處堆積著如山的尼龍編織袋,里面裝滿了花花綠綠的廢舊塑料垃圾和食品包裝袋。許多塑料袋上滿是污垢,部分塑料上還能聞到刺鼻的化學藥劑味。靠近街道的地方,還能看到冒著濃煙的焚燒坑。坑道非常簡單,由3堵1米高的磚墻圍擋而成,工人將廢舊塑料堆在里面,引燃后任其隨意燃燒。不少村民院里也是濃煙滾滾,空氣中充斥著刺鼻的氣味。
在一家沒有廠名和門牌的塑料顆粒廠大門口,記者剛下車就聞到了一股燃燒塑料的刺鼻氣味,令人窒息。在廠子院內堆積著大量廢舊塑料袋等塑料制品,在一座簡易的大棚下,幾個工人正在忙著生產,黑煙四散開來,熏得人透不過氣來。
穿過堆積如山的廢舊塑料,記者看到一個水泥池子邊,兩名工人正在忙碌地整理清洗塑料制品,刺激性煙塵彌漫了整個院落,清洗后的污水順著一條小水溝直接排放到了路邊的大水溝里。
加工作坊里有一個簡陋的“車間”,里面搭著一個灶臺,一位中年婦女將堆積在旁邊的塑料一把把塞進火焰熊熊的灶臺,燃燒融化后的黑色塑料順著一條凹坑流進了一臺機器,最后變成一個個黑色塑料疙瘩。由于沒有任何排煙設備,“車間”里煙霧彌漫,刺鼻的氣味讓人頭暈。
一個鐵皮搭建的簡易工棚下,一名30歲的男子正往機器中填塞著各種顏色的塑料制品,在距離50米遠處的一個濃煙滾滾的火爐旁,一男一女兩名工人正將粉碎出來的黑色顆粒裝入塑料袋中。他們的腳下,用于洗滌塑料原料的一股黑水,未經任何處理就從后門排入了院外的地里。
院子里到處都是塑料制品,堆積成了小山,在靠近院墻小角落里的一個黑色塑料袋中,記者發現里面裝著一次性注射針管,還有輸液袋和血袋。旁邊就是形形色色的飲料瓶,還有很多黑色的汽車用機油壺。在這堆塑料垃圾中,記者發現了一種名為“甲胺磷乳油”的農藥瓶,瓶體上對這種農藥的注釋為“高毒農藥”。
經了解,該塑料顆粒廠沒有任何手續,老板低價回收塑料制品,經清洗粉碎后熔化冷卻,加工生成塑料條后切割成小顆粒,銷往外地的一些塑料制品廠。
環保執法就是罰款了事
記者以買料人的身份到幾個廠子的辦公室查看,發現問過的小塑料顆粒加工廠全都沒有任何手續,面對記者疑問,一個加工廠里的一名工作人員說:“要什么手續啊,誰來了誰罰款走人,現在有錢就能辦事。”
“我們就收一些破爛,加工一些東西,還要什么證件!”當記者詢問該廠一負責人有沒有相關手續時,一個婦女大聲說。
“環保局的來了,罰完款就走了。他們還是照樣生產。”當地一位村民告訴記者,他們給縣環保局多次投訴,也給媒體多次投訴,可都沒有真正解決過。環保局的領導說他們也沒辦法。小塑料顆粒加工廠作為國家明令禁止要求取消的“15小”企業(“15小”企業指所有生產工藝、技術和裝備落后;資源、能源消耗、浪費大;對生態和環境有嚴重影響和破壞;危害人體健康;難以形成經濟規模和產業規模的生產企業),在滄縣卻不能徹底根除。縣委縣政府曾經多次組織工商局、安檢局、質監局、電力局等部門聯合執法取締的部分污染企業,不久后卻又悄悄地開工生產了。
一位知情人說,這些小塑料顆粒加工廠沒有任何手續,就這么明目張膽地生產并污染環境,他們找環保局問過,環保局的領導說他們沒辦法單獨執法,電力部門不給他們斷電,或者斷了電他們自己很快又接上繼續生產,他們也管不了,還說他們的工作人員在執法的時候也多次遭到圍攻。難道在滄縣,小塑料顆粒廠真的無人能管、無法無天嗎?
廢塑料加工污染不容小覷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這些廢舊塑料生產原料很多含有害有毒物質。因為都是手續不全偷偷生產的小企業,不具備任何環保處理措施,這些殘留有農藥的地膜、高致病性高度污染的塑料產品,一般都是在水池里洗一下,未經無害化處理,就直接塞入機器中加工成塑料再生顆粒,更為離譜的是一些“黑工廠”,工人把塑料原料從水池里撈出來甩一下,就放入機器中,上面的農藥殘留、污染源根本沒有去除掉。一些黑心老板出于牟取黑利考慮,就用這些有害有毒的塑料顆粒,加工制作成了方便袋和食品袋等塑料制品,賣到市場上。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滄縣環保局也知道興濟鎮存在很多小塑料顆粒廠,以前也采取過整治措施,但是始終沒有消除。所謂整頓只不過是紙上談兵,只是空口許諾將來怎樣怎樣。這些問題的存在至少已長達數年了,到現在還沒有根治,真讓人懷疑他們對公眾的承諾能兌現嗎,有誠意嗎?
對于滄縣興濟鎮塑料顆粒污染問題,以及滄縣政府和滄縣環保局如何對這些國家明令禁止的“15小企業”進行根治處理,本網將繼續跟蹤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