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年產白酒的數量高達30萬噸,而這30萬噸酒要賣出去,更需要大量的酒瓶、紙箱、紙盒、瓶蓋、包裝、標簽等外包裝,遺憾的是,由于貴州包裝產業的相對落后,不僅讓大量的外包裝費用這股“肥水”流入別人的“田里”,還讓本地酒企的生產成本大大提高。
從“祼奔”到濃妝艷抹
白酒包裝的時代變遷
出門看衣妝。白酒銷售也一樣,要想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必須要讓消費者在第一眼看到后就選擇你的產品。所以,包裝至關重要。
貴州富鑫酒業有限公司經理潘開俊說,貴州酒的包裝經過了“祼奔”到濃妝艷抹的時代,現在的酒企,都知道包裝對于酒產品的重要性。
在改革開放前,散裝白酒風行一時,大街小巷的酒坊多以出售散酒居多;商店老板數量多的酒也是土壇裝,封口處蓋上一張塑料紙加一塊紅布就是外包裝,是什么地方的酒及名稱用毛筆書寫在酒壇上,與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古代酒市上的“女兒紅”、“花雕”相似。以當時人們的眼光看,這種外裝看上去喜慶、美觀,也很很時髦,并沒有什么不妥之處。這就是白酒的“祼奔期”。
上世紀80年代后,貴州白酒迎來了新發展時機,貴州董酒、珍酒、習酒、湄窖、鴨溪窖、芙蓉江、青酒等品牌開始熱銷。各品牌酒也有了屬于自已特色的酒瓶,瓶身上也開始貼現代色彩的標簽和產品名稱。
跨入新世紀后,隨著市場上激烈竟爭需要和人們審美觀念的改變,我省多數品牌的白酒在酒的款式、瓶身的變化上開始大做文章,酒瓶也開始穿上外衣,走出大山的品牌也開始逐年增多。
“酒的包裝就像大姑娘結婚,肯定得有一身像樣的新衣伴嫁出行”,潘開俊說說,貴州白酒從當年的散裝、瓦罐裝變化到今天的瓶裝;外包裝也從單體裸瓶變化到紙盒、禮品盒、附屬贈品,特制禮盒裝、精品裝、金屬裝、皮革裝;這種變化是時代所需,也是大勢所需。
肥水流入外人田
外裝八成外省造
白酒外裝革命來臨,其變化帶來的巨大商機猶如一座鉆石礦山。
在茅臺鎮,大小酒企達到規模以上的就有100多家,每年的白酒產能以十萬噸為單位計算;這么大的白酒產量,外包裝從酒瓶、瓶蓋、標簽、外裝紙盒、精品盒,每年所需的數是一個龐大數字。如能全部吃下這塊大蛋糕,將會讓更多相關企業因此誕生。
按照常理分析,“分一杯羹”的事肯定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當地從事附屬行業企業毫無疑問會賺得盆滿缽滿。
事實并非如此,貴州白酒瓶外包裝“貴州造”只占20%左右,從外省進購的占到了80%左右,這種跟著分錢的事卻讓不少外省從事該行業的商家鼓足了腰包。
四川滬州龍池瓶蓋有限公司就是那80%中的一份子,近年來,他們就嘗到這塊貴州白酒包裝這塊蛋糕的甜頭。
該公司總經理張志剛稱,貴州白酒業是一個大產業,也是一個大市場,外裝生產環節中藏著很大的商機,只要隨便做上一點業務,也會讓其賺得盆滿缽滿。該公司在四川除接一部分當地品牌酒業的業務外,最大的客戶就是茅臺鎮的眾多酒企,為拉近距離,甚至上門服務,兩年前就在仁懷市設立了辦事處,專門對茅臺鎮白酒瓶蓋業務進行接洽。
在茅臺鎮,該公司從嘗到甜頭到進駐辦事處還只是一個縮影,其他酒瓶制造商、彩印包裝商、精品制作商也有不少外省企業設立了辦事處,而本土從事相關附屬行業的人則少之又少,能攬下的業務更是少得可憐。
“在仁懷市區,隨便走到哪里都可以看到外地包裝企業的辦事處牌子”,仁懷市一白酒企業負責人如是說。
據了解,除四川是我省的主要合作源外,我省白酒包裝業務還有的涉及到云南、浙江、江蘇等地。
別人做“嫁衣”
萬噸酒支出多千萬元
既然白酒業讓外人做包裝不利之處這么多,為何各家酒企又舍近求遠,每年多花出那么多錢到外省進購呢?
“規模、技術、設計、時間、服務”。貴州仁懷市茅臺鎮糊涂酒業有限公司副主任陳杉說,省外許多白酒附屬產業的公司成形已久,其規模較大,擁有先進的生產工藝,擁有非常專業的設計開發團隊;接到客戶的合作意向后,會根據客戶的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拿出設計方案或制作出滿意的樣品;同時,不少生產廠家和企業在仁懷設立了辦事處,給雙方的接洽提供了不少方便。
談及白酒外包裝舍近求遠一事,眾多酒企也大吐苦水,稱如果貴州能有符合他們生產需要的公司,他們也沒必要跑到外地去進購,并且耗時費勁,所花的成本也小。
貴州湄窖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陳曦給記者算了一筆帳:1個鋁質瓶蓋需要0.10元,1個酒瓶需要0.5元至3.0元,一個外包裝需0.5元至1.0元,一瓶酒的外裝費用就得1.10元至2.10元;如當地有類似企業,每瓶的成本略會減少0.2元至0.5元,按每噸2000瓶計算,可節約400元至1000元左右;如果年生產能力10000噸,那就得按千萬為單位計算了。
陳曦稱,這還僅僅是普通裝白酒節約的費用,如是精品裝或加上每年考察用的車費、住宿、通信等方面的費用,這個數字還將會成幾何數字增加。
據統計,貴州白酒的年產量已達30萬噸,如果按照每噸酒在外地進包裝增加1000元的成本計算,貴州白酒每年將多支出包裝費用將達3個億。
業內人士表示,讓別人做“嫁衣”,不僅眼睜睜看著大把的鈔票流入外省商家的腰包,對提升本地就業率和轉移剩余農動力不利,對當地稅收、物流等諸多方面也有不小損失。
挑戰與機遇并存
包裝企業亟待掌握主動權
近年來,我省白酒企業走技術改造和兼并聯合之路,通過政策、資金扶持,白酒企業面對市場紛紛轉變經營思路,曾經瀕臨崩潰的老企業踏上了“二次創業“的征程,一批新興品牌也開始涌現,貴州白酒發展逐步呈現新老企業齊步走,各種香型白酒共存和高中低檔產品并舉的良好格局。
北京昆騰策劃公司設計總監、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的馬熊是產品包裝設計方面的大師級人物,貴州茅臺酒多款酒的包裝設計就出自他的創意。
日前,馬熊在商品產品如何走出貴州的一次會議中談到,一件產品的品質決定他在市場上立市之本,出彩的產品外觀就是贏取市場的“扣門錘”;就如一個人的形象,首先得讓人看到有與眾不同的獨特氣質,這樣會給人一種好的印象,也能激起人們的購買欲。
“好酒是靠喝水出的”,而以什么樣的方式來吸引消費者第一次品嘗,是一個值得深究的課題。
而貴州白酒包裝確實是一個值得期待的產業。
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硯祖也表示,時下包裝也成為產品的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件好的包裝不竟可以增加賣點,使用后以有一定觀賞價值;從茅臺酒“國慶60周年紀念酒”、湄窖酒業有限公司的“七彩祥云”、董酒的系列款形外裝看,可以說喝前是美酒,喝后剩下的仍是工藝品,這樣的酒只看包裝就讓人充滿購買欲望。
眾專家稱,貴州作為白酒生產大省,在堅持提升酒品質的同時,也要提升包裝的美度,希望貴州更多的白酒配套加工企業盡快成熟,跟上白酒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