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一些中國人開的食品店里,所賣的黃酒包裝大多是裸包裝,簡單的玻璃瓶包裝,既不能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底蘊,也不能體現出時尚的美感,在目前講究質量的世界酒類消費者光看包裝就令人懷疑它質量的好壞。業內人士認為,黃酒要走向世界,必須有一個好的包裝,如果外包裝沒有特色和民族氣息,再好的酒都無法進入主流。
別讓黃酒文化束縛了黃酒包裝的創新
目前中國黃酒包裝的現狀是太傳統創新力不夠。中國黃酒從最初的壇裝到目前的瓶裝,歷經幾千年的發展歷史。黃酒壇裝存在著“三高一大”的缺點:即勞動強度高,損耗高、變質率高和占用庫房面積大,并且盛裝黃酒的瓷壇,氣孔多了、大了容易被氧化;氣孔少了、小了,不利于窖藏,而且瓷壇封口必須用黃泥和荷葉,這樣很不利于黃酒的運輸和儲存。目前的瓶裝像醋瓶一樣的包裝根本不具備審美觀念,難以彰顯出黃酒深厚的文化內涵。隨著社會的發展,黃酒在近代發生了迅猛變化,其包裝也由原來的單一化逐漸發展為系列化、禮品化、藝術化、多樣化。但是,與啤酒和葡萄酒相比,無論是在造型上還是外觀設計上都尚有一定的差距。中國黃酒中有的產品仍擁有幾十年不變的老樣子,鄉土氣濃厚;有的產品使用別人的創意設計,注重了表面卻忽視了自身個性,使包裝與黃酒文化不配套;有的產品則一味崇洋媚外,生搬硬套改換包裝,以致與黃酒文化背道而馳,弄巧成拙。
黃酒的包裝要與時俱進
黃酒是中國最古老的獨有酒種,被譽“國粹”,它的包裝和品質無不代表著中國的文化蘊涵,然而中國黃酒要想“沖出中國走向世界”就必須從包裝上下功夫。
黃酒的包裝卻沒有像啤酒和葡萄酒那樣不斷創新和改進。黃酒包裝從最初的壇裝到袋裝到現在的瓶裝,說明了生產工藝和產品檔次的提高,然而目前市場上黃酒的包裝出現了同質化現象。目前中國黃酒的包裝雖然擺脫了原有理念的制約和束縛,但是創新性還不夠民族文化體現不強等特點。中國黃酒不重視包裝,就好比倩女穿破衣,更甚是“赤膊上陣”,致使身價跌入谷底,而有的產品即使有包裝,但是由于簡陋、粗糙,沒有民族特色、文化內涵,顯示不出中國的民族魅力,結果也賣不上好的價錢。
黃酒的包裝要彰顯黃酒文化
黃酒包裝設計文化不但是民族的,而且是時代的。不同的民族由于語言、習慣、審美觀念等方面的不同,必然會造成民族文化的不同,而且會直接或間接在設計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