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中國還有一個行業是買家求賣家——馬口鐵制蓋業。而這個行業卻兩分天下,一個是國際大腕美國懷特中國公司,還有一個在昆明官渡區大板橋工業園區。
越南、緬甸、印度等國家生產的罐頭,70%用的是云南制造的瓶蓋。在全國馬口鐵制蓋業中,在規模、技術上,唯一能與國際知名企業--美國懷特瓶蓋有限公司中國公司抗衡的企業在云南。依托技術創新,云南小瓶蓋不僅在金融風暴中繼續盈利,并為全省生物事業的發展打開瓶頸。
供不應求的小瓶蓋
很少有人知道,在買方市場的經濟環境下,還有這樣一個行業,產品供不應求。“排隊等著買”,劉海如此描述他親歷的場景。劉海曾經是一名該行業的經銷商,現在是該行業中領軍企業的帶頭人。
劉海的企業叫云南**印鐵制蓋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馬口鐵瓶蓋,即人們常見的罐頭瓶蓋、啤酒瓶蓋等。“罐頭食品講究新鮮,如果不能及時包裝,這些生產廠家必然要受到損失”,劉海簡單講述了馬口鐵瓶蓋行業需求旺盛的原因。
實際上,產業鏈的依賴只是表面原因之一,更為本質的原因還在于這個行業結構失衡。據了解,目前全國可以算得上有規模的馬口鐵制蓋企業莫過于美國懷特中國公司和昆明官渡區云南云海印鐵兩家,中、小企業占9成以上。除云南外,國內市場基本被懷特包攬;該印鐵經營著云南96%的市場,以及越南、緬甸、印度等歐州國家罐頭主要生產國70%的份額。
瓶蓋雖小,事關重大。瓶蓋作為直接接觸食品的金屬包裝產品,有著嚴格的生產指標體系。因此,作坊式的中、小企業難以長期存活。諾大一個中國市場,兩家企業的產能顯然不能滿足。
1個瓶蓋4項專利
在劉海看來,單國內而言,馬口鐵瓶蓋行業還有很大的缺口,國內的企業完全有做大做強的空間。他透露,該印鐵計劃在2011年實現銷售收入8億,這個目標與今年的實際相差了可能10多倍。那就意味著,在后兩年,云企將與外資大腕展開一輪新的爭奪。但是,一家民營企業何以與外資大腕抗衡呢?
記者了解到,之所以在近兩年取得飛速發展,迅速占領云南市場及部分東南亞市場,主要取決于技術優勢。其產品都是自主研發專利的產品。一個普通的罐頭瓶蓋都有多項專利,如提供“三家醬”包裝的罐頭瓶蓋就有4項專利,包括2項發明專利和2項實用新型專利。據悉,目前該企業共有專利12項,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和外觀各4項。坐擁自主研發的專利產品,該印鐵在市場就等于擁有的定價權。
另外,企業每年投入大量資金運用于研發,基本占到銷售收入的60%-70%。今年,該企業又斥資800萬建造了研發中心。科技管理部門的一位官員感嘆道:“民營企業中還沒見過肯花這么多錢建研發中心的。”
企業成功研發的組培容器,打破了長期限制云南生物產業發展的瓶頸。組培容器在生物產業中大量運用,由于國內不能自己聲場,長期以來都是靠進口。該印鐵研發成功后,價格只是進口的1/3,為全省生物產業節約了上千元。
科技扶持啟蒙企業創新
驚嘆的不僅是行政官員,早些年的劉海也不敢想像自己會愿意花這么多錢來建一個研發中心。時至今日,劉海仍毫不手軟。
2006年,該公司落戶昆明官渡區大板橋工業園區。當時有員工100多人,使用的是半自動生產線,年生產量在1000萬個左右,主要供應給云南的一些小食品企業。即便是這樣的規模,劉海一年的收入也有幾百萬。“我就是每天樣也不干,打打麻將,日子也可以非常好過了”,劉海說。
轉機也出現在這一年。落戶官渡區后,區科技局的工作人員主動找到了劉海,了解了情況后發現,這是一個前景非常看好的行業,決定給這個剛剛起步的民營企業一定的扶持。
給了多少錢劉海已不記得,印象深刻的是,在完成科技扶持項目的過程中,一個個要完成的目標不僅讓企業嘗到了甜頭,也讓劉海逐步了解了一個企業該如何建立創新體系。正是科技項目扶持,啟蒙了劉海創新、做強的意識,“原來的我可能只是一個純粹的商人,想到的只是賺錢。通過科技項目,我發現要把企業做大做強,因為我做的是一項事業,是一項做強我們民族工業的事業。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基礎,投入重金搞研發是有必要的。”官渡區科技局有關負責人談到,這也正是政府科技扶持的目的,資金扶持只是手段,目的是幫助企業建立創新體系,做大做強。
到今年,該印鐵廠已經更換了3代生產線,年產量翻了1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