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19世紀末,香水還是放在普通的容器里面,香水師們就在家里把香氛裝進瓶子,或者由顧客在挑選香水的同時再選擇一個容器。這樣就要求商店里面有大量美麗的瓶子出售,以滿足個人的不同需要。

可是當現代化的香水生產在世故化的“金字塔”模式下進行時,就必須考慮在工廠里裝瓶了。瓶子的設計目的也相應變成了吸引那些有潛在購買欲的人。
吹制的紫水晶瓶,公元50~150年
在這里,我們要感謝幾位香水業人土,特別是佛朗索瓦茲·考迪(Francois Coty),是他們把香水瓶的標準從一開始就定位在高品位上,成為完美的藝術設計和高超的制作技術(如拉力克和巴卡萊特這樣的一流高手)之結晶。在以后的年代里,我們能夠看到一系列設計天才的名字:如莫里斯·馬丁諾德(Maurice Martinot),呂西安·加亞東(Lucien Gaillard),蘇·麥爾(Sue et Mare),莫里斯·德賓諾瓦(Maurice Depinoix)和維爾東·埃·維奧爾特·迪克(Viard et Viollet le Due),等等。隨著香水瓶收集愛好者的增加,他們的作品在拍賣會上的價格已經相當驚人
瓶子的外觀是決定香水銷量的相當重要的因素,現在大的香水公司都雇有頂級的香水瓶設計師,有些是公司專用的,更多的是自由職業的設計師。皮埃爾·狄能德(Pierre Dinand)可以算得上是個中翹楚。瓶子設計師的作品在玻璃制造專家手中變為成品,那些玻璃工廠往往也有自己的設計師,比較著名的工廠有在歐洲的布羅斯(Brosse)、圣·戈布恩·德雅奎埃(Saint Cobain Desjonqueres)、維利埃·曼尼爾(BSN Verreries de Mauieres)、波切特·埃·都·科佛爾(Pochet et du Courval)、魯吉·伯米奧利(Luigi Bormioli)和在美國的威頓玻璃工廠(Wheaton Glassworks)和卡洛瑞(Carrlowr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