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許多市民會將喝完的飲料瓶用來裝水、裝油,認為這樣既“環保”又“節約”。
山東臨沂師范學院高分子材料學楊教授介紹說,合格的飲料瓶、礦泉水瓶要求用食品級的塑料做成,即 PET瓶,但這些食品級的PET瓶不能耐高溫,需在低溫使用,一般在70攝氏度以下使用是安全的。消費者反復使用瓶子時,沒有經過一些衛生程序,細菌有可能在瓶子里反復繁殖。 楊教授提醒,塑料瓶底的三角形符號是一個塑料回收標志,里面一般標有數字,每一個數字都代表不同的材料。數字越大越安全,如果數字在5或以上,就表示該塑料瓶可以循環使用,小于5甚至沒有數字的,就不能再使用了。
10日,記者走訪了臨沂市區幾家超市,發現市面上的礦泉水瓶底基本都有數字“1”標志。而大部分酸奶底部可見數字“2”標志。另外,部分塑料水壺并沒有明確標注高溫和低溫范圍,而且塑料水壺底部通常會被一個大大的商標遮蓋住,根本看不見塑料材質的標注。
正在給孩子選購水壺的馬先生表示,自己并不清楚塑料瓶底還有指示標識,選購時只會留意外觀和價格。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消費者在使用塑料餐飲制品時還存在著不少誤區。專家建議,要認清塑料餐飲制品底部的數字,區別使用。
山東臨沂市民王女士告訴記者,兒子喝完果汁的飲料瓶,在外出的時候會經常用來裝水,瓶子耐熱也不會變形,既方便又“衛生”。對于循環使用塑料瓶是否存在安全隱患,王女士表示并不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