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料工藝:配料工藝是關系到產品質量、環境保護、文明生產的重要環節,但由于它不是直接出產值的工序,在投資過程中往往被忽略,尤其在人力費用偏低的情況下,更是容易被精簡,造成產品質量不能保證,粉塵飛揚環境污染嚴重,并潛伏著嚴重職業病隱患。據報道我國有毒有害企業有1600余家,到2003年我國有職業病人數中塵肺占80%.國際上早已普遍采用自動配料系統,我國在這方面也有成熟的經驗,我們一定要在“十一五”期間消除人工配料。
玻璃窯爐:玻璃窯爐是玻璃行業生產的心臟,是能源消耗的主要設備,目前我國正在運行的窯爐仍然以火焰爐為主,能耗水平較高(一般在300~500公斤標煤/噸成品左右,國際先進水平為相當于190公斤標煤/噸成品);熔化率低(一般在1.5~2噸玻璃液/平方米熔化面積,國際先進水平為3~3.6噸玻璃液/平方米熔化面積);在能源結構方面,我們目前大部分為油和煤,熱利用率低污染嚴重,而國際上則普遍采用天然氣和電等清潔能源,熱利用率高污染少。即使用油為燃料的企業,大部分都采用電助熔和純氧燃燒技術,以提高熱效率和熔化率減少污染。在窯爐壽命方面,我們的窯爐一般在5~7年,而國際先進水平都在8~10年,當然在采用耐火材料和一次性投資造價方面,我們還有很大的落差,我們需要結合國情有針對性地吸取國際先進經驗。
成型工藝方面:成型工藝對產品質量關系極大,我們在手工工藝方面(主要是玻璃器皿和少量的異型瓶),由于從業人員文化素質較低,產品的技術含量和藝術含量都受到一定的局限,產品的檔次和價位都上不去,附加值不高。企業應在加強科技投入,提高產品品位方面下工夫。以實現優質優價,提升產品附加值,同時也提高我國玻璃行業的國際市場地位。
瓶罐機制工藝方面:無論是瓶罐和器皿,我們在產品成型機理方面都缺乏深入研究,表現在生產效率低和產品外觀質量差等方面,這是由于機械化生產在我國起步較晚(解放前僅有手工機生產,自動生產線僅青島晶華有從美國引進的“林奇”回轉式制瓶生產線)。目前我們已能生產電子定時6雙、8雙、10雙IS行列式制瓶機。而國際上都采用雙滴/三滴/四滴8~12組IS機生產,其新型機器除關模外都配備伺服電機制動,既節約能源又降低噪音且簡化控制程序,生產效率都比較高(一臺10組四滴NNPB生產線生產375毫升瓶子機速達到600個/分鐘)。為了解決瓶璧均勻度的問題,國外已采用壓——吹法生產,每個企業都挑選生產精英組成的試驗組,專門從事工藝研究和新產品試制工作。因此在保證瓶子外觀質量方面,提高得比較快。我們知道要解決瓶子輕量化的問題,首先要解決瓶子的均勻度問題,而均勻度的解決也不僅是機器一方面的問題,它是個包括配料、熔制、料道、制瓶機在內的系統工程。因此我們要全面的來認識這一問題,只有全面科學地對待才能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