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促銷,飲料廠家紛紛搞起了“再來一瓶”的兌獎活動。可由于廠家給的補貼太少,根本不夠成本,加之擔心風險,一些商家紛紛“拒換”。在昨天的調查中,手持“兌獎瓶蓋”的本報記者就接連遭遇了7次“婉言謝絕”。

記者調查七家店主皆拒換
昨天下午,拿著這個中獎瓶蓋,記者來到了河北區五馬路附近的一家個體小賣部。多瓶已經冰鎮好的“康師傅”牌綠茶、冰紅茶都擺放在冰柜內。見有顧客上門,女店主熱情地迎了上來,詢問買些什么。當看到記者手中的“兌獎瓶蓋”,女店主的臉上立即現出一絲失望:“對不起,我這里換不了。你去別的家問問吧。”
手拿這個“兌獎瓶蓋”,記者先后來到了該地區的7家個體小賣部,但沒有一家表示愿意兌換。
讀者投訴中獎瓶蓋成廢物
“本以為是自己手氣不錯,可到附近小賣部,卻都不給兌換。這樣的‘中獎瓶蓋’變成了‘廢物’。”昨天上午,在河北區工作的任女士對記者說,她從單位附近的一家小賣部買了幾瓶“康師傅”牌綠茶飲料分給同事喝。在同事的提示下,她發現綠茶的瓶蓋內部印有“再來一瓶”幾個字。
拿著“中獎瓶蓋”,興致勃勃來到小賣部的任女士,卻得到了掃興的回答:“對不起,我這里不管兌換。”
攤主坦言補貼層層扒皮 瓶蓋雙重風險
亮明身份,一家攤位的一名50多歲的攤主講出了其中的原因。攤主說,其實現在搞這樣活動的飲料廠家不僅是“康師傅”,還有多家飲料廠家也用這種方法促銷。
其實,一般搞這樣的活動,廠家都會以現金或者商品當作批發商的一些補貼,用于彌補更換過程中的各種成本。而經過幾級批發商,這些飲料最終送到小賣部的攤主手里時,“補貼”已經少得可憐了。由于天氣炎熱,現在消費者都要購買冰鎮飲料,這些“補貼”還不夠飲料冰鎮過程中消耗的電費,所以大家對于兌換才沒有興趣。
“兌換過程中,我們還要面臨雙重風險呢!”攤主們講出了不愿兌換的另一大原因。消費者拿來的這些“中獎瓶蓋”,他們最終只能從批發商那里換回飲料。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要負責保管好這些瓶蓋。一旦丟失,自己就只能虧本。
另一個風險是,這些“中獎瓶蓋”內的字跡刻制得并不是十分清楚。一些年齡大、眼神不好的攤主根本看不清楚。他們也擔心一些消費者用非中獎瓶蓋或者假中獎瓶蓋來“蒙事”。一旦收到這樣的瓶蓋,店主只能自掏腰包,實在是得不償失。
康師傅回應:
積極設立兌獎點
康師傅(天津)飲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由于公司舉辦的“再來一瓶”活動是一次促銷活動,所以只是安排了指定的終端銷售點向消費者提供兌獎,并不是每個銷售點都負責兌獎。
這次活動的中獎率很高,公司此前也接到了一些消費者反映不能在每個銷售點兌換的投訴。現在公司還在積極與暫不能兌換的銷售點進行洽談,不斷增加兌獎點。
另外,消費者可以在貼有“兌換點”標志的連鎖超市等處兌換獎品,或者撥打消費者服務電話來詢問就近的兌獎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