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有人睡涼席了;開始有人去游泳了;電器專賣店里空調也唱起了主角……夏季來臨,一些季節性商品漸起消費熱潮。記者從市“12315”了解到,每年,啤酒、空調、防曬用品都是夏季的投訴熱點。
與其事后投訴,不如事先防范。今天,我們就將市“12315”在去年夏季受理的投訴、咨詢熱點予以匯總,期冀在這個夏天,消費者能過得順心。
炎炎夏日,若有啤酒入腹,當然爽快;如果喝到雜質、喝出異味,不免掃興;若遇酒瓶突然爆炸,更讓人膽顫心驚。去年夏季,市“12315”受理了114條啤酒類的投訴和咨詢,其中就有數十起啤酒瓶爆炸傷人的。
分析了這些啤酒瓶爆炸事件后,“12315”的工作人員發現,引起爆炸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回收瓶超期服役是“罪魁禍首”。國家規定禁止非B瓶啤酒生產銷售,并建議B瓶回收使用期限為兩年。但因為這只是建議性標準,“建議使用兩年”的規定能否落實,完全取決于企業自律,因此,B瓶超期“服役”、反復使用的現象普遍存在,而啤酒瓶使用期限過長,容易引起瓶體擦傷、劃痕和材質老化,造成抗壓力下降,超過正常使用年限的B瓶,爆炸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
運輸、貯藏方式不合理。一些啤酒生產企業用捆扎式包裝啤酒,導致在運輸過程中發生劇烈碰撞,啤酒瓶的機械強度大大降低,造成隱性裂痕。啤酒貯藏不當,如溫度過高或暴曬,瓶內氣體膨脹、氣壓過高就可能發生爆炸。啤酒降溫速度過快,溫差驟變,引起瓶體抗壓力下降,加上不小心碰撞,同樣容易導致爆炸。
而要預防“啤酒瓶炸彈”,消費者就要注意一些事項:購買啤酒時,選擇外觀較新的B瓶,對表面有擦傷、磨損的要特別注意;提拿啤酒時,切記要輕拿輕放,避免激烈搖晃和碰撞;不要讓兒童獨自購買、拎提啤酒;存儲啤酒時,溫度以4-15攝氏度為宜,注意避光保存;不應直接將啤酒放入冰箱冷凍室快速降溫,冷藏時不能將啤酒整捆放進冰箱;飲用啤酒時,最好即飲即開,切忌將未開啟的瓶裝啤酒放在餐桌或離人較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