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你能想象收集數以萬計的空塑料瓶,綁扎在一起做成帆船,再把它放入大海,從舊金山出發駛往1萬7700公里外的悉尼,期間要經歷波濤洶涌的惡劣環境。有沒有這個可能?

有些人可能覺得這個構思很新穎和很有創意,但想出來的人可能瘋了。不過,富有冒險精神的英國環保家大衛·羅斯柴爾德(David de Rothschild)不單只幻想,還付諸行動。他目前正在美國舊金山一個碼頭內建造這艘全球獨一無二的塑料瓶船,希望把這項構想變成現實。這就是所謂的Plastiki遠征,羅斯柴爾德準備3月底駕駛這艘塑料瓶建成的帆船橫渡太平洋,行程達17703公里。其實,Plastiki就是這艘長達1.8米的帆船,這一名字是為了紀念挪威探險的傳奇人物――海爾達爾,此人在1947年用巴爾沙木制船--昆奇吉號航行4300英里橫跨太平洋。
羅斯柴爾德本人也是冒險家,他生于富裕家庭,曾穿過北極和南極。2005年,他創建生態探險組織,利用外地考察提醒人們注意環境問題。羅斯柴爾德表示,全球各地的廢物當中,很多是被人丟棄的塑料瓶,塑料瓶變成了廢物的象征。他希望借著這次行動,推動和宣揚塑料瓶的循環利用。
Plastiki除了金屬桅桿和玻璃纖維似的框架之外,一切都是由回收塑料組成,船身是用一萬二千至一萬六千個塑料瓶砌成。在建造中,數以萬計的兩升裝蘇打瓶被拿掉標簽,洗凈,裝滿干冰粉末。干冰升華成二氧化碳氣體使瓶受壓變僵硬。據悉,Plastiki船艙能容納四人。船上裝配兩個風力渦輪及太陽能板,可為多部手提電腦、全球定位系統和衛星電話提供動力。羅斯柴爾德表示,設計該艘船的概念,是不污染大氣及海洋,船上所有東西都可以循環再用。但羅斯柴爾德拒絕透露他建造該船的成本。
Plastiki遠征計劃于三月底從舊金山出發,經太平洋前往澳大利亞的悉尼,預計途中將在夏威夷,圖瓦盧,斐濟和悉尼做一下停留,整個行程估計需要100多天。羅斯柴爾德表示,Plastiki航行的目標不僅是為了鼓勵人們接受清潔可再生的能源,而且還看到消費廢物也有潛在的資源。
據生態探險組織統計,美國每年生產出70億公斤的塑料,只有5億公斤塑料被回收了,許多塑料瓶自由漂浮在大海里。大東太平洋垃圾場是海洋垃圾集散地,其大小是美國德州的二倍大。
當Plastiki遠征結束后,此船將被解體,變成緊急安置所、堅硬小球、布料和更多的塑料瓶。羅斯柴爾德說:“這是回收利用明了不過的解決方案,我們展現智能材料都有更進一步的用途!
更多塑料瓶內容請關注---塑料瓶頻道
轉載請看:如果你承認自己是無恥的小偷,就盡情非法轉載!否則每次轉載前請先聯系本站征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