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公元前5世紀希臘人便開始用橡木塞來塞住酒壺,不過橡木塞并沒有因此成為主流,當時的葡萄酒瓶經常是用火漆或者石膏來封住。17世紀中葉,在軟木塞盛行之前,用來塞住酒瓶的是毛玻璃瓶塞,每一次喝酒時除了把瓶子砸爛別無它法。1861年,一只能鉆入橡木把軟木塞取出來的開瓶器被 發明后,軟木塞終于真正走上歷史的舞臺。
最適合用來制作軟木塞的是水松木,水松木塞具有密度低、彈性佳、可伸縮性強、不滲透、抗腐壞、抗分解、抗變質等特點,可以保持葡萄酒品質經年不變。通常一般等級的葡萄酒所使用的水松木塞長度約3.5厘米至5厘米左右,比較優質的葡萄酒使用的水松木塞長度多在5厘米以上。一般優質酒使用較長的水松木塞,但使用長水松木塞的葡萄酒并不保證一定是優質葡萄酒。
軟木塞一旦受潮便容易腐爛,特別是在漫長的運輸過程中,酒瓶發生破損,滲出的酒液會弄濕其它酒,同時使木塞受潮,軟木塞這時便很難起到保護酒的作用。如果是把瓶子豎放,葡萄酒液與瓶塞之間就會出現了一段空間。干燥的木塞會受到熱脹冷縮的影響,在冬天的時候木塞干縮,令空氣中的霉菌進入木塞,令木塞變壞產生出大量細菌進而進入葡萄酒內,使酒質受到破壞。
用于替代木塞的是旋蓋。1889年,旋蓋發明于英國,最初使用于威士忌,后來針對于木塞封瓶引起的弊端,1959年法國的一家公司開始使用旋蓋封裝葡萄酒。當時并沒有引起人們的興趣,可這一創新的舉動卻引起了澳大利亞人Peter Wall的關注,他一直希望他所出產的葡萄酒能保持裝瓶時的新鮮和零污染,于是在1970年他大膽地引進旋蓋技術,為葡萄酒業帶來了一場革命。一直到現在,市場上大多數采用旋蓋設計的都是新世界的葡萄酒,如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智利和阿根廷等。
用于葡萄酒的旋蓋和一般飲料的旋蓋不同,這種特殊的旋蓋里面加上了彈性軟墊和錫箔,表面密布著數以萬計的透氣孔,正因如此,它的成本比軟木塞還高。由于旋蓋不會存在干燥變形的問題,因此用上了旋蓋的葡萄酒也可以不用躺著放,這對舊世界的葡萄酒習慣簡直是一次徹底的顛覆。
1998年, 美國納帕谷(Napa Valley)的名莊Plumpjack酒莊便掀起了一次旋蓋的改革風暴。他們毅然決定把年產量才150箱的1997年嘉本納沙威濃(Cabernet Sauvignon)的一半包裝改為旋蓋。為了表示這是一種不惜成本的做法,莊主還特意把木塞掛在酒瓶上。這一舉動可謂是一樁爆炸性的新聞,因為當時美國市場還沒有一家名莊使用旋蓋,而Plumpjack莊主使用了這樣一種手法來告訴人們:他們不是為了節省成本而換旋蓋,而是根本的從保存酒的質量方面著想。他們的酒得到了空前的成功,從此旋蓋便在美國市場上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同。
這場關于軟木塞和旋蓋之間的歷史對壘,只有待時間慢慢去演化,如果你仍然喜歡使用那復雜而又精致的開酒器,聽那“!钡囊宦曧懀挥熊浤救軒偷侥。但其實旋蓋也可以為你帶來許多新的樂趣,只待你慢慢去發現。
另外,有時候你會發現開瓶器插進去的竟然是一只膠塞,這膠塞又是什么名堂?曾經有一段時間,為了解決軟木塞容易腐壞的問題,發明了一種樹脂與塑膠混合而制成的膠塞,一般用于不必陳年的新酒。膠塞的問題是缺乏彈性,密封性不佳,感覺上也比較低廉,因此,最終沒能掀起什么風浪。倒是還有一些適合及時飲用的新酒會使用它。
轉載請聯系QQ516122962,經同意后注明中華包裝瓶網
慧聰網與中國食品產業網編輯不得轉載本站文章,請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