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力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投產于2005年5月,年生產規模1700萬只玻璃瓶。
自投產以來,該公司立足區位優勢,以質量為導向,以創新為先導,努力克服廠子新、職工技術不熟練、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困難,加強了生產設備管理和工藝指標分析、控制。重視員工思想政治工作建設,采取“請進來,送出去”形式,加大職工培訓力度,開展崗位練兵、技術創新活動,鼓勵員工技術創新,將自主創新作為公司提升競爭力、贏取市場的制勝法寶。
24日,筆者看到新疆伊力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的窯爐數控機旁,一只只通紅的玻璃坯料快速滑向成型機組,印有鮮紅“伊力老窖”字樣的瓷瓶正從烤花爐內緩緩流出。另一條生產線也是忙碌一片,圓柱狀乳白玻璃瓶正被工人們一只只仔細檢查后裝袋待發。

2007年,公司對供料道缺陷進行改造,數控機料道由原來1.8米增至 2.6米,解決了玻璃強制冷卻造成的析晶和料滴溫度不均的問題,通過近兩個月的生產證明,這一舉措極為有效,達到了自然冷卻、均衡降 溫的目的,料液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成品合格率從80%提高到了88%以上,月產量提高產量近15萬只,平均成本降低了0.01元。同年3月,利用邊角料在司爐車間煤氣發生爐釬孔周圍焊接了圓形邊蓋,使用防臭地漏原理對釬孔進行封閉,使噸玻璃煤耗得到了有效控制,從原來的0.6噸降至0.55噸。同時,公司針對退火爐兩側及頂部保溫不好,造成散熱大、耗能高這一情況,對其添加了保溫層,在降低煤氣消耗的同時也降低了工作環境的溫度;并將退火窯延長了2.5米,使退火窯的總長度達到25米,不僅延長了瓶子的冷卻時間,減低了瓶子的表面溫度,提高了產品的理化性能,還解決了由于瓶子燙手,不便檢驗操作的問題,降低了漏檢率,保證了產品質量。
不斷探索及革新中的技術創新,嚴謹的經營戰略,以人為本和諧的民主管理使伊力特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躍上了風馳電掣般的快車。 2008年上半年,該公司共完成乳白酒瓶1044萬只,完成年計劃53%,比上年同期增長28%,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2.7%,實現利稅同比增長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