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人物躍然玻璃瓶內
近日,陳秋賢在禪城區清水二街創作時,圍觀的市民紛紛驚訝于其技法的獨特。
“這叫特種工藝玻璃瓶內畫。”45歲的陳秋賢告訴記者,是一種用特制小筆從壺(瓶)口進入壺內,用反手畫法,在透明的壺壁上繪畫的藝術。
這種繪畫運用中國畫的精湛技藝,運筆細致入微,在一寸見方的畫面上能表現出山川景色、人物、花鳥蟲魚。
 |
佛山民間藝人陳秋賢正在其茶葉店鋪畫臺上,用特質的瓶內畫毛筆仔細地創作瓶內畫。 |
陳秋賢向記者展示一觀音型正圓玻璃瓶,小巧玲瓏,瓶高7厘米,口小如黃豆,瓶腹徑僅有4厘米,在瓶口、頸、肩及兩側、腳全都以描金圖案作為裝飾,顯得金碧輝煌;而另一高約20厘米、瓶腹徑15厘米左右的山水畫,畫面上層巒疊嶂,云霧繚繞,樹木蒼松挺拔,小橋橫跨于潺潺泉水之上,有飛鳥掠過,有游人信步,儼然一幅安詳和睦的大自然美景。
陳秋賢稱,平時他會找一些玻璃酒瓶或藥瓶來練筆,一旦創作時則選用從玻璃廠定制的玻璃瓶,瓶胚以正圓型玻璃瓶為主,有10多種器型。
以畫會友弘揚特種工藝
“我20來歲的時候學過這種特種工藝,后因忙于生意一度擱筆。”陳秋賢祖籍潮汕,早年師從當地美術家翁漢堤,學得玻璃瓶內畫技藝;客居佛山20余年間,得我市劉放翁等畫家指點,山水畫和仿古畫技藝精進。
多年經營茶葉生意,讓陳秋賢小有積蓄。他加入禪城詩詞書畫學會多年,閑時便以文以畫會友。
“現在這種瓶內畫沉寂了。”陳秋賢感嘆說,連在他老家汕頭的工藝品市場、旅游點商場也難看到這種工藝品,在佛山更是難得一見。
現在陳秋賢每天作畫近5小時,有練筆也有創作,他希望以自己的努力和堅持來弘揚這特種工藝。“三五年之后,我希望能積累足夠多的好作品。”陳秋賢說,那時他要在佛山開個玻璃瓶內畫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