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玻璃窯成形后,用火焰拋光。 |
 |
生產人員認真檢查產品質量。 |
 |
▲在瓶窯中學內,“瓶窯古窯舊址”立碑保護。 |
 |
▲爐窯自動化制瓶成形。 |
 |
▲生產的各種造型精美的玻璃瓶,用于化妝品包裝。 | |
日前,瓶窯鎮的杭州振華日化玻璃有限公司投入資金,擴建廠房擴大生產規模,著力開發酒瓶包裝,延伸制瓶產業。
瓶窯,現代制瓶產業與古老的瓶窯制瓶業,無意間成了一種巧合。瓶窯,成了制瓶的“窯籃”。
瓶窯 建窯制瓶而得其名
瓶窯古稱亭市。據有關史料記載,鎮北有座小山,古稱亭市山,山下村落就以此得名。宋代亭市山南麓建窯燒制陶瓶,始稱窯山,亭市村因此得名瓶窯。但從鎮西五里的窯北村毛園嶺雞籠山發現的古陶窯遺址來看,據考證,均在西漢中期至東漢初期。長命村石山下的古窯址據考證當是西晉時的青瓷窯址。瓶窯的制陶業自漢始至晉至唐至宋,歷來都十分發達。
民間傳說窯山有18口窯,連接18條弄,每條弄一口井,共18口井。口口相傳的民間小曲《三十六碼頭》中,還有“瓶窯出的好烏甏”的唱詞。
制瓶 無意間成了一種巧合
杭州振華日化玻璃有限公司生產玻璃瓶,用來包裝各種化妝品,在瓶窯形成現代制瓶產業,與古老的瓶窯制瓶歷史雖無直接關系,但燒窯制瓶的原理卻類同,這在無意間成了一種巧合。
10多年前,夏雄峰負責經營的這家企業,生產瓷釉,供應給生產搪瓷產品的廠家。由于經濟效益不是很好,于是他就到廣州等地考察,了解到玻璃瓶市場需求前景廣闊,就利用現有的爐窯,通過配料、熔制、成形、退火、印刷等科學工藝,燒制玻璃瓶,供應給化妝品廠家用于化妝品包裝,由此走上了新型制瓶業的道路。
執著 企業絕地逢生大發展
玻璃瓶成功開發后,由于國內市場需求不是很理想,于是夏雄峰就在國際市場尋找出路。最初,一位歐洲客商要了10多萬元的瓶,交貨后就沒了音訊。經聯系,原來客商對產品的包裝不滿意,箱內隔擋不緊密導致玻璃瓶破碎,造成了很大損失。于是,夏雄峰就根據客商的要求,對產品立即進行包裝改造。一次,夏雄峰獲悉客商在義烏,就連夜趕往與客商進行洽談。客商被夏雄峰的執著所感動,說:“我做玻璃瓶業務不是很大,但以后我會向你介紹一個大客戶的。”
三個月后,一位法國客商與夏雄峰取得聯系,一次下訂單就是200多萬元大數額,要求各類化妝品的包裝瓶,包括灌裝的法國香水瓶。從此,該公司打開了國際市場。第一年供貨額就達1000萬元,第二年達到了2000萬元,今年有望超3000萬元。企業獲得了迅猛發展,公司就移地遷建擴大生產規模,用上了馬蹄型蓄熱式全保溫玻璃瓷窯節能爐,實現了自動化流程生產,每天用料量從原來的三四噸上升到三四十噸,生產效率提高了整整10倍。
進取 擴大規模延伸制瓶產業
各種各樣造型優美的玻璃瓶,飽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公司內的產品陳列室里,擺放著成千上萬只玻璃瓶,猶如一個“玻璃瓶博物館”,傳遞著濃厚的制瓶文化。目前,該公司又投入大量資金,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著力開發酒瓶包裝,延伸制瓶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