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用玻璃行業的機制轉換給裝備行業提供了機遇與挑戰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日趨成熟必然促進各行各業的重組和改造。日用玻璃行業亦在這一深化改革過程中,進行進化的變革而從新洗牌。一部分老企業因機制和體制等原因而進行重組改造甚至淘汰出局。而依據市場發展規律,一部分新生的企業在改革浪潮中脫穎而出,以填補出局企業騰出的市場空間來維持市場上的總量平衡。另外從國民消費水平來看,我國日用玻璃制品人均消費水平不足6公斤/年,與發達國家相距甚遠,還有很大的市場空間。在這種形勢下,在價格性能比優于進口設備的國產設備,必將受到用戶的青睞,發展前景非常廣闊。應該說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改革給我們帶來的機遇與挑戰,裝備行業前程似錦。但是我們亦應該看到日用玻璃行業的發展亦在受到進口產品和市場需求的挑戰,無論在質量和花色上不斷經受市場的考驗。當然,在產品質量每上一個臺階,品種花色的日新月異,必然對裝備提出新的要求。如:玻璃器皿的多瓣模壓機、玻璃甁罐和吹制玻璃器皿壁的軸向均勻度,目前還是個難題。盡管這里還有其他工藝的因素,但裝備上的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在滿足生產要求上,裝備行業還是任重而道遠。
二、日用玻璃裝備行業日趨成熟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日用玻璃裝備行業無論在量和質的方面都長足的進步。首先在加強自身技術改造方面,CAD、CAM的普遍應用,提高了產品的設計水平和制造精度,而采用先進的分析儀器對材料進行科學的檢驗以保證了材料質量的穩定。在對產品的機電一體化的更新換代中使行業的產品加速向世界先進水平靠攏,縮小了國產裝備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如:供料機采用伺服電機傳動簡化了機構。實現了多滴料的直線剪切;行列機采用電子定時優化了制瓶機的自控水平;我們“八五”期間為之期望的壓制機氣動改電動的產品更新目前已走向成熟;與主機配套的節能退火爐、烤花窖、裹入式加料機;冷熱端噴涂設備、印花機、瓶罐自動撿驗線、熱塑包裝機等,涉及日用玻璃生產各個領域的現代化裝備,基本上都已國產化,并且部分裝備的設計水平和制造水平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另外在玻璃模具制造方面,耐熱合金鑄鐵、耐熱合金鋼等模具材料的熔煉都采用了先進的電爐熔煉。加工中心、數控機床、電火花加工機床、線切割機床等成了模具加工的主要設備,模具的耐用次數和加工精度有了很大提高基本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因此說我國日用玻璃裝備行業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這主要得益于我國改革開放的政策。
三、剖析日用玻璃制品成型質量對裝備性能改進的要求
日用玻璃制品成型設備的發明與發展,是一個模仿人工成型工藝的過程。機械成型工藝越接近人工工藝就越顯得成熟。我們知道玻璃的成型過程中玻璃料的粘度是由低到高,而玻璃料滴在吹制過程中當沒有外力的約束是各向同性(即是一個園球)的,可是我們的制品外型往往是長圓型、扁圓形或是長方形等瓶型,這樣從初型向成型過渡其吹氣量是調整玻璃軸向均勻度的關鍵。無論是吹-吹法還是壓-吹法,在吹氣過程中都是一個常量,即一個壓力(壓強)一吹到底,這就是為什么制品會出現兩端厚中間薄,達不到軸向壁厚的均勻。確切地說,吹制過程應該是吹(擴大)→停(拉伸)→吹(擴大)→停(拉伸)→強吹(充足)這么一個過程,就像拉管子一樣地使制品達到軸向的均勻壁厚。無論是吹瓶子或是吹杯子都有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先進國家由于注重了基礎理論的研究在設備調試過程中比較合理,所以同樣的機器做出的產品不一樣。而我們往往引進設備硬件時不愿引進軟件。在這個問題上無論是玻璃生產廠家或是機器生產廠家都要關心這個問題。對成型機理的研究過去我們投入不夠,現在是外國產品已經大批量地進入了我國,大家都要拿我們的產品與國外產品對照出差距以彌補不足,并迎頭趕上。與此同時必然對裝備行業提出新的要求。
以上是對吹制產品而言,而對于壓制產品我們一貫提出吹制產品厚壁化、壓制產品薄壁化的目標。這就是說要吹出壁厚均勻的厚壁產品不容易,而壓制薄壁產品也不容易。現在壓機傳動系統采用電器傳動而沖壓動力大部采用液壓系統。這使沖頭在制品中停留時間較長,不利于薄壁制品的成型。另外,對一些料性比較短的料種亦不宜用液壓沖頭。在這方面應根據產品要求靈活掌握,對于高速薄壁產品應采用氣動沖頭為好。
總之在設備與工藝相結合方面,我們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應該說玻璃行業的發展離不開裝備行業的支持,而裝備行業的發展也有賴于玻璃行業的發展,雙方共依共存共同發展,從而促進行業的繁榮與發展